想要了解实用美术技能就用美术助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美术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素质测评 > 美术基础测评 >

绘画色彩基础知识这里告诉你

时间:2020-07-10 15:38人气:来源: 美术助手
色彩基础知识



一、 色彩的混合与变化

一个红色的物体,单纯的红色刺激视锥细胞的感红视色素,使其兴奋,传入大脑,这时视网膜上的感绿视色素、感蓝视色素没有受到刺激而处于被抑制状态, 于是我们只感觉到红的颜色。复杂颜色的物体,是由于感红视色素、感绿视色素、感蓝视色素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兴奋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又好比感红视色素和感绿视色素同时受到刺激而兴奋 (感蓝视色素基本处于抑制状态),我们就会感觉到这个物体是黄色的。这种情况正如光学中所提到的色光源红、绿、蓝可以合成许多丰富的色光一样,人类是通过三视色素引起的兴奋程度不同而感知到各种颜色的。因此,红、绿、蓝又被称为视觉三原色。色光和色觉的源色是一致的, 因为人类的眼睛就是在感受太阳光的自然环境中逐步进化而来的,它受颜色光学混合原理所支配。

人们所看到的自然界的色彩,极为鲜艳的纯色是不常见的,大部分的色彩都是复合色,其色彩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没有一些色彩知识是很难辨别出色彩相貌以及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区别。复杂的颜色不管有多少种,不管有多么大的变化,归根结底也是由少数几个鲜艳的颜色混合出来的。

我们在学习色彩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色彩学中的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懂得它们各自的含义,进而才可以学习和掌握色彩形成的规律。

(一) 色光的混合-称之为加光混色法

色光的混合始于牛顿,红光加绿光产生黄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相加合成白光。
彩色电视机制造中利用红、绿、蓝作为“三基 色”,显示出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色彩。色光混合的原理在舞台灯光、布景、夜景灯光、现代广告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 颜料色的混合-称之为减光混合法

绘画是用颜料来表现光。颜料本身不能产生光,它只是一种在一定光照下的显色物质。无论是透明色彩的调和或是直接混和颜料,对于光而言,都是在做减法,其原理和加光混合法并非无缘,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只 不过在光亮的程度上是方向相反的。

(三) 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中的三原色是其他颜色混合后无法得到的颜色。

(四) 三间色

是由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混合而来的,即橙、绿、紫为三间色,也称二次色。

(五) 复色

将三原色中的一种原色与间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得出来的色称为复色。复色是三种以上颜色的混合而成,任何复色均可找到三原色的成分;只是他们混合的分量不同。复色有无数个,极其丰富,它给绘画带来丰富的语言,如同音乐的音符千千万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交响乐。

(六) 光谱色

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称为光谱色,光谱色是最饱和的纯色,也称标准色。

(七) 色环

色环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各种色彩关系和规律而制作的 ,将红、橙、黄、绿、蓝、紫六种光谱色首尾相联形成一个环状的色带叫六色相环,也有将红、红 橙、橙、黄橙、黄、黄绿、蓝绿、蓝、蓝紫、紫、红紫等十二个颜色做成十二色相环 .此外,还有奥斯特 . 瓦尔德和日本色彩研究所分别制作出的各具特点 的二十四色相环。

(八) 同类色

同一种颜色中加不同等份的白色或黑色得到的深浅不同的颜色如深红、红、浅红。

(九) 邻近色

指在色环上相互邻近的几个色 ,如紫红、红紫、红、红橙、橙等色,它们都含有红的成分

(十) 冷色、暖色、中性

人们把红色、橙、黄与太阳、火联想起来,产生一种温暖的感受,通常称为暖色;把青色、蓝色、蓝紫色与水、冰、雪联想起来,产生一种清凉、寒冷的感觉,通常称为冷色。色彩中的绿色、紫色则称为中性色。

色彩的冷暖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在色彩的比较中存在的,如朱红、大红、紫红三种红色,朱红比大红显暖,大红比紫红显暖。

(十一) 对比色、补色

三原色中两种原色相混合产生的间色与另一种原色并置产生对比称为对比色,取基本的三对对比色是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也称补色。色彩中互为补色的有无数对,在十二色环中有六对,在二十四色环中有十二对。色彩的对比关系在绘画中被广泛应用。

(十二) 无彩色

黑色、白色、灰色、金色、银色属于非色彩系列,也称消色。

(十三) 色阶

是指一种颜色由浅至深明度变化所形成的差别等级。

二、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基本属性 , 亦称为 色彩的三要素。

(一) 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象特征。人们眼睛所判断的色相至少可达几万种,为了便于识别各种颜色的相貌,人们给各种颜色取一定的名称,如红、黄等,但是在数以万计的色相中,除小部分有名称外,大部分色相无法取名,通常只能大致说出来某某颜色,偏黄或偏绿、或偏蓝灰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必须通过细致地观察,敏锐地识别物体千变万化的色相差别,使我们的绘画作品达到极其丰富的色彩关系,表现出色相的微妙的差别。

(二) 明度

明度即亮度、明暗度。在光谱色中黄色明度最高,显得最亮;紫色明度最低, 显得最暗。明度可以理解为色彩的明暗、深浅变化。

(三) 纯度

纯度即色彩饱和度。通常称色环上的原色和间色为高纯度的色,高纯度的色同其他色相调和,含其他色渐多,纯度渐低,含其他色少则纯度高。高纯度的色与黑、白、灰或补色相混,其纯度会逐渐降低。

三、 色彩感觉的心理因素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就是靠了色彩光波获取大量的信息。春夏秋冬,雷云雨雪,金木水火土,这一切现象无不通过色彩的记忆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印象。当人们看到某种颜色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在生活的不同经历中所遇到过与之相关的感觉,从而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不同的颜色,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情和象征意义。

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等是一种心理现象,与实际的色彩物质并无直接的关系。大部分人都认为色彩的情感是靠人的联想而得到的,根据这一联想说,红色之所以具有刺激性,那是因为它能使人联想到火焰、流血、朝霞等;绿色的反应则来自于人们对大自然中的树林和草木的感觉;蓝色对人们的反应来自于海水和天空;强烈的光照、高浓度和电磁波长的色彩都能产生兴奋。例如一种纯度高的红色绝对比一种暗淡的和灰度较大的蓝色活跃得多,使人感到兴奋、热烈、温暖。

色彩的冷暖感是区别色彩物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绘画中善于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与统一是提高绘画作品感染力的二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色彩的轻重、软硬感与色彩的明度有着极大的关联,色彩明度高的显轻、软, 色彩明度低的显重、硬。

色彩也会使人产生味联想,虽然不像色彩的冷暖感那样直观,甚至似有非有,若隐若现。但色彩给人带来某种味觉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烹饪学很注意“色、 香、昧”的相互配合反映出色彩对人们的诱惑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欲,试想把果汁做成灰色,把烧烤制成艳蓝色,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色彩的感情表现,不同的色彩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是一概而论的,不同的民族、地域、宗教自古以来有些特定的色具有的象征意义已经被长期使用而形成了习惯。

在中国,黄色被当作皇帝用色,它意味着伟大和神圣;然而在基督教中,由于黄色是叛徒犹大衣服的色,被欧美国家视为最低级的色;回教中的黄色都被视为死亡之色。红色在中国象征着爱国精神;在欧洲红色意味着嫉妒或暴虐,被视为恶魔的象征。白色在中国传统中为丧色,在欧美视为圣洁。此外对色彩的不同 心理反应还存在着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个性和爱好的差异,民族和时代的差异。

四、 色彩的生理反应 ( 色彩感觉的生理因素 )

人的视锥细胞的作用,使色彩对人的肌体产生影响,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 肌肉的弹力能够加大,血液循环能够加快,以蓝色增加的程度为最小,依次按照绿色、黄色、桔黄色、红色的排列顺序逐渐增加。

人的视觉具有自动调节的本能,当人们最初接受一种新的色彩信息时,如 走进彩灯闪烁的游乐厅,顿时会令人为之振奋,随着时间推移,感觉逐渐适应了环境,心情也逐渐平静了。

色彩给人的兴奋程度的逐渐减弱,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视觉适应,我们常说在色彩写生时一定要把握第一感觉,就是为了避免人的视觉适应而失去了最生动、新鲜的色彩感觉。

人们的视觉感知中还包含着记忆沉积常常依据主观经验来判断某种物体的颜色,不论物体的客观条件有什么样的变化,一切都视而不见,完全凭借自己过去印象中的色彩来认定色彩,我们称之为视觉的恒常性,人往往容易受视觉恒常性的支配,不重视观察客观事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色感。

色彩的视觉感知中还存在着杯色效应,也称为对比效应。当我们长时间注视着一个红色物体,突然把视线移到其他地方,眼前就会出现绿色的“残象”,从生理上分析,是由于人们注意观察红色物体时,视锥细胞的感红色素兴奋,而感绿色素受到抑制,当红色刺激终止时,受到抑制的视神经占据优势,眼前便出现了红色的补色-绿色。
标签: